在新創公司待過的10個感想(燒完七憶後)

Solo
Jul 3, 2021

--

“Yes, the only way to get paid above one million is going to IT/SW industry if you were a sorry ass from Liberal arts graduate.” Quoted by me mother fucker.

延續上一篇介紹千萬別去新創公司後,有談到該如何利用就業市場機會與科技發展時局,讓文組畢業生跟一群噁爛資工資管宅,競爭年薪百萬的位置。網路上一堆書或文章說你可以”設計”你的職涯,去死一死吧。這些作者你要學會google他/她們,看有沒有沒待過大公司或拿過二百萬以上的職涯經歷(但你真心覺得能複制他們說的嗎?)。

真實的職場生涯是無法設計的,它們只是機運與趨勢下的產物,讓我們去找個工作或是面試的機會。而這一切,只跟你是否有這些工作需要的”技能”有正相關(跟你這個人好不好八竿子打不著邊,白話文就是沒屁關係)。

談論找工作前,我們先來聊一下,多數台灣新創公司是如何想盡一切辨法,欺騙投資人、騙員工、以及消費者。

首先,新創公司(至少在台灣),唯一之人生目標就是上市上櫃。不論新創公司的大小,你一定會有一批出錢的老人/中年人(因為年輕人沒錢)。一堆公司也死命在找投資標地物,台灣市場需要嘩眾取寵的科技產品、潮流概念、未來趨勢(因為老人/中年人過太爽沒想法了),年輕人正好也應該幫他們賣命(個人在燒了七億的新創公司工作心得),以期許能在最快的時間內(它媽最好我劃完甘特圖就能找到國外公司投資)朝上市前進。

言歸正傳,我們來看一下這些新創公司如何用最老套的民國a片開發方式,來說服你們以為在新創公司上班。

我在2017加入一間上市公司,因為內部總經理計劃轉型(簡單說代工毛利低到拷爸),想打造企業品牌(OBM),利用自家工廠生態圈,搭配新導入的眾家軟體開發團隊。計劃在五年內,全世界輸出工廠自制品牌下的產品線(這邊的單位都是用億在計算,不是百萬)。

剛入隊時,我是文組,三小Agile,Scrum,CICD,Github,Jenkings,Cloud…一堆死宅專用術語連聽都沒聽過。但好險,這種白爛公司的文化是團隊只重視”產出”。記得這句話,它是會影響你是否是年薪五十跟基本盤一百的差距。

這邊先給你一個假設,一位是你加入這間超大型公司,另一位是加入一間中小型企業(開發雲端套件):你薪水一開始是55000,這傢伙是40000,不論怎麼想,都是你”淫”。

但時間軸拉長三年後,他一直不斷地在一個「專注」”商業結果”的中小型企業訓練技能,而你是在一間上下交相賤,作沒人用的產品,建沒人買的功能,跑沒人在意的社群活動(我去了三年Las Vegas的CES展),寫沒人看的報告,開沒人有心談論的會議,出沒人管的差(我去了日本銀座、中國上海)…

三年後,你認為這二位的實戰經驗值,誰會勝出?(我去面了Amazon,你是面試官,由你來評的話?)…

若你加入的團隊,沒有在實作前談論下述項目,基本上就是在打造沒人care的產品:
1 客人會購買或決定使用嗎?
2 顧客知道怎麼用嗎?
3 能打造出來嗎?
4 這個方案有助於事業發展嗎?

如果你跟我一樣想當PM,記得在任何會議發言前,先作足功能外,還要是有智慧性的發言。你有提這些看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。記得還要收集數據及證據,加上你的分析看法,談論如何為公司打造一個賺錢的產品,才能獲取尊敬。

再來,給你十個原則脫穎而出,讓你不再只是一個坐在會議室裡,沒人在意的白痴PM;而是人人聽你在講話的產品經理!

1–1 不要讓顧客、高管、利害關係人告訴你要打造什麼
2–2 打造令人信服的產品價值
3–3 良好的客戶體驗,是成敗的關鍵
4–4 功能、設計、技術是緊密相連的
5–5 許多創意都是狗屎,成功的概念需要反履開發
6–6 找真實的人來驗證你的想法
7–7 用最快、最便宜的方式驗證概念
8–8 用mockup來驗證你的狗屎(黃金)概念,不是先作(砸錢)就對了,幹去死nike的(justdoit)
9–9 用mockup來驗證你的狗屎概念有商業可行性
10–10 很多人只是來當你的傭兵,出事時跑的跟鬼一樣快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