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間新創,已燒1億/燒6億,你去那間?

Solo
Jun 19, 2021

--

又到了畢業、求職、換工作的六月, 這邊分享給想挑戰新創的你,一點我的小小心得。

我在二間新創(第一間是陸資公司,燒了一億新台幣的旅遊翻譯app;另一間是台資上市公司,燒了六億多的臉部分析三小ai的消費者電子產品)待過,希望你看完後,能阻止你去新創公司打拼的念頭。

新創文章多數是一堆沒用的廢話(有了在燒7億的新創工作經驗值/我覺得有資格說這話)這裡直接切入5個重點:

多數你在104上看到的新創公司,應該八九不離十有至少一點或五點(全中的話就是必倒)的前兆:

1. 沒有價值的主管/長官創意
2. 根本作不出來(實行性負100%)
3. 商業可行性0%
4. 超難用
5. 無法變現(time to money, bitch)

我先分享第一個真相:
你老闆想到或主管想的”創意狗屎”,至少有一半行不通。

原因很多種,有時客戶這概念沒興趣,不想用或不想買。好一點的客戶會試用,幹就很難用(=不想用)。或者客戶喜歡你的狗屎AI人工大智慧產品(你去谷哥一下,現在台灣上市系統廠都在搞AI+iOT)的概念,但打造產品需要投入的成本比原想的還多(億來億去)。不然就是有法律(個資使用)、財務或事業限制(比如COVID19),阻礙產品上市。

就算上述困難都一一克服了,Time to Money的商業產品需要把概念的實踐,提升到一個境界,讓它足以提供管理高層期望的商業價值(通常台灣新創只會想上市騙錢),我們稱及時變現。

第二個真相是大家都愛敏捷開發(Agile),但老闆/主管卻不愛有人頂最他。

所有的狗屎創意,都是在公司內部(高管、利害關係人、業主)或外部(當前或潛在客戶)。不論是那一種,一定有個人會先用想像的MileStone(不會這字的去谷歌),列出所有生產產品的優化要務。然後預測什麼時候可以大功告成!

接著,你們會開季度/年度計劃會議(幹甚至在沒有產品的狀況下開),聽著老闆或領導者思考、討論那些創意,協議出產品路徑圖。

總之就是:我請你們來,幫我(身分為老闆)想二件事:
1. 這創意可以賺多少錢?
2. 需要花多少錢才能賺到錢?

然後大家就開始工作了…

若你家產品如果是用這方式開發(80%新創公司皆如此):
創意->商業論證->路徑圖->需求->設計->打造->測試->部署
(一堆老闆請我來教大家跑Agile, Scrum,但真實狀況是,誰有種敢在30人會議裡講真話的瀑布式開發,媽的法刻耶)

你就可以放清鬆了,因為它一定失敗,你好好當薪水小偷(上班炒股、作副業、偷吃、學第二外語、看youtube…)就好了。

下周分享十個新創公司必然面對的商業/開發問題,及你要如何利用問題,來讓自已發光發熱,賺百萬年薪!

--

--